精准供给: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供给侧改革
来源:继续教育研究
浏览量:1841
时间:2022-09-08

陈英霞: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管理学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继续教育管理、教育规划与战略。

丁  凯: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干部教育培训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建设学习型政党服务的国家战略要求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在建设中主动实施供给侧改革。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现行建设中存在的供给结构不均衡、同质化现象严重和供给质量不均衡、针对性实效性偏弱的问题也亟待高校进行供给侧改革。新时代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要从解决供给侧和需求侧间的矛盾和问题入手,实现制度、内容和平台方面的精准供给,并在高校基地的具体建设实践中予以贯彻实施检验。

干部教育培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建设伟大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我党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成长密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干部教育培训进入了新阶段,面临新任务新挑战。作为干部教育培训重要方面军的高校基地也迫切需要对自身建设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审视与思考,如何定位和发展下一阶段的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推动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供给侧改革,既是高校干部培训基地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科学认识高校干部培训基地价值的关键所在。

一、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供给侧的问题

(一)供给结构不均衡,同质化现象严重

2009年10月,《关于建立和规范高校干部培训基地的意见》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3所高校列为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的供给方,与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并列,并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的明确规定,做到与其他供给方“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基地设置的初衷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高校学科与资源优势为干部教育培训服务,形成自己独有的供给产品品牌与特色,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群体间和群体内部同质化严重的现象。从供给方不同群体来看,目前很多高校基地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等与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具有很高的同质性,存在特征不显著、定位模糊等问题。

就高校基地群体内部来看,不同高校的办学传统、办学优势、办学条件、办学理念及所在区位等都存在差异,但在干部教育培训方面虽然各个高校都做到了有意识地发挥本校的学科优势为干部教育培训服务,但却没有有效地将本校文化资源、学科特色和区位资源转化为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宝贵和独特的教学资源,很多高校基地不能围绕本身的大学

文化和精神打造特色课程,且在响应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对干部教育培训的差异性要求方面缺乏规划和战略。

(二)供给质量不均衡,针对性实效性偏弱

虽然高校干部教育培训被国家赋予重要的历史使命,但在实际中高校干部教育培训与其自身应承担的使命和责任还有巨大的发展差距,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错位,关键在于供给质量这一核心上。质量问题既是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破解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发展困境和难点的核心问题[4]。国家和社会对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日益向高质量高水平转化,而高校供给还存在低水平、低质量的问题,缺乏针对性、实效性,难以满足干部对能力素质提升、实际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差别化、个性化要求。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互联网+培训”模式的快速发展对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用户思维、平台思维和大数据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如何有效运用MOOC/SPOC、微课、翻转课堂、雨课堂等教学模式提供高质量的培训内容,实现高质、开放、参与、互动的干部教育培训供给,是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方向。需求与供给间的互为依赖和互为内生的关系决定了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发展过程中需求与供给间矛盾的相互转化。干部教育培训最终用户的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会影响高校这一培训服务供给方输出的有效性;反过来,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服务供给成本高、无效服务供给比例大也会影响用户需求,产生制约。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基地若想在学习型政党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则必须进行自我改革,在挖掘优势、充实资源、改革机制中实现转型升级。

二、高校干部培训基地建设的“精准供给”

(一)基于精准定位的制度供给

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这一总体要求和根本任务中,精准定位是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发展的基础。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定位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在不同的供给群体中的定位,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结构与布局的必要形式,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渠道和重要阵地,高校拥有人才多、学科全、研究强、交流广等其他类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所欠缺的优势,是思想、文化、科技、人才等资源的聚集地,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信息方面占据了独特的地位,是满足广大干部多层次和多样化培训需求、提升能力水平的主渠道;二是在同一高校基地群体内部个体高校的独特定位,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是高校增强自身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展示自身办学实力的重要窗口,是进一步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科研成果应用转化、锻炼师资水平、提升人才培养层次的主要路径,其定位应该是学校特色和优势的集中体现和深度融合。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特别是中组部指定的高校基地均是“双一流”A类大学,更是各个省份的顶尖高校,这些高校拥有传播融汇创新知识的独特优势,富有精湛学术造诣的专家学者群体,深植丰厚的学科及文化资源,更具有广阔深邃的国际视野及渠道。这些高校独有的资源、优势和特性如果能够紧紧围绕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动机,坚持理论、师资、课程、平台的高端化,探索学员、项目、课程、管理等干部教育培训核心要素的差异化、特色化、精品化,则能够在干部教育培训市场获得用户的认可和相应的培训份额。

(二)基于培训实效的内容供给

“内容至上、资源为王”,培训内容和培训资源是干部教育培训最为核心的要素,目前我国干部队伍的知识能力结构、评判眼光、提升目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高层次化、高专业化、高个性化等特点,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必须在积极深入研究干部队伍的整体性变化趋势的基础上,着力构建科学完备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打造符合时代要求和干部需求、具有系统性先进性的培训内容和培训课程,形成重点突出、用户精准、有力有效的系列培训项目,不断优化干部教育培训的供给能力。

干部教育培训内容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提升,需要高校基地进行综合改革和顶层设计。一是重点提高培训内容供给和干部学习需求的契合度,以对组织需求和干部求进行定期分析研判为基础,做好供需之间的精准平衡。同时,也需要适度强化课程设计和教学计划的弹性,通过自主选学、线上培训等手段,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供需之间的自动有效调节。

二是重点提高师资队伍和教学组织的专业度,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的高难度和强专业性都要求对其内在规律和专业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对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学员安排、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合理性予以强化,建设一支拥有深厚理论功底、敏锐问题直觉、生动讲解感染力的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式师资队伍。

(三)基于跨界融合的平台供给

基于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优质资源分布不均衡、整合不充分、作用发挥不到位等情况的客观存在,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应当承担跨界融合平台的作用,在学科项目融合、师资团队汇聚、教学媒介资源融汇等方面实现高效统筹、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以高校的优势学科资源为基础,如果只是将这些学科资源进行简单的移植,则很难满足普遍具有高学历、开阔眼界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干部,尤其是担任各个层面执政骨干的干部学员的需求,而需要学校干部培训基地积极打造项目课程研发平台,组织专门的课程研发队伍,邀请优势专业的学科力量进行设计,以创造性思维着力打造规范化、模块化、立体化、系统化、旋转式的、相互交叉的、充分体现社会变化和现代技术的课程体系和思想体系。好项目和课程的执行者和体现者是师资团队,高校基地要不断选拔宽领域、厚基础、强专业的干部培训师资队伍,这一团队既要是理论创新的先行者、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者,同时又是信息传播的平等交流者、推动高校基地发展的参与者等多重角色。高校基地应利用干部培训这一平台增强教师队伍来源的开放性,不仅加强学科专家与培训专家一体化人才的内生培养,还要吸引拥有丰富实战经验和管理能力的高层官员和高端实务专家,建构师资团队间的横向和纵向交流竞争机制,确保将理论研究新成果、社会经济建设新经验、改革发展重难点等及时地实现进项目、进课堂、进学员头脑。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干部培训基地应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高品质干部培训,积极打造基于组织、产品、互联网等的名师直播体系、微课体系、定制在线体系等干部培训“金课”体系。

三、中国人民大学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经验

(一)全校联动整合资源,明确定位做强品牌

学校高度重视干部培训基地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成立了干部培训基地领导小组,实行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双组长制”。

校领导对干部培训工作提出高标准、高要求,原校党委书记靳诺指出,“要继续发扬传统,充分总结经验,促进学校学科优势与干部培训需求有效对接,进一步深入研究干部选学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精心组织、拾遗补缺,不断提升学校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权威性与影响力”;原校长刘伟指出:“要提高认识,增强干部专题研修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干部研修工作是党中央赋予中国人民大学的政治任务,是新形势下发挥智库作用、践行社会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学校干部培训领导小组成员涵盖了全校17个学院和10多个部门的负责人。领导小组实行制度化的年度专题会议制,负责对整体工作统筹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各专业学院负责课程设计,继续教育学院具体组织承办,管办分离的模式更能明晰监管和办学职能,既有利于充分整合全校资源,又能充分发挥二级办学实体的办学优势。

建设多元化、实践型、创新性的新型干部教育培训平台,作为学校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科成果转化、锻炼师资队伍、展示自身办学实力的重要窗口与重要平台,做大做强“人大培训”品牌是中国人民大学干部教育培训一贯坚持的战略定位。学校充分挖掘学科优质、师资多元、科研雄厚、国际合作广泛等优势,整合资源、优化运行、创新机制、特色发展,将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成为广大干部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的知识库,成为面向广大干部传播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的重要场所和主要阵地,成为国家和地方干部教育培训的“生力军”和拓展办学渠道、探索培训形式、创新干部培训模式的“试验田”。

(二)实施问题导向按需定制,注重培训实效

中国人民大学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一直坚持组织、岗位和干部自身需求的有机结合,坚持“高质、务实、管用”的培训理念,在培训中注重“导向正确、组织需要、学员叫座”的原则,统筹设计专题项目和课程体系,切实解决培训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听不到、想不透、说不清”的问题。通过宏观微观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视角的专家讲解,保证各个专题宏大高深的立意与具体实际问题探讨相结合,历史回顾总结、现实把握与未来展望相结合,思想理论认识与大量的数据案例支撑相结合,课程讲述与学习研讨、全班交流共享相结合等,做到真正助力干部学员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养,全面增强履职本领和专业化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干部教育培训以注重锻造干部能力素质为重点,着重于提升领导干部队伍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各类培训项目和培训课程,提升参训干部的政治忠诚、政治责任、行动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调节能力,始终围绕“好干部”的标准开展培训,始终紧扣重大理论问题、社会热点问题、领导干部最关心的问题安排教学内容,提供问题分析的逻辑路径和学理框架。学校在进行干部培训项目设计时将干部培养、岗位职训形式,形成综合的培训系统,将课程资源、师资资源根据培训需求进行匹配,为干部教育培训提供最切实有效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

(三)强化教学优势,构建干部培训核心特色

中国人民大学干部教育培训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培训特色,主要可以总结为“1+1”的核心教学模式。

1.优势学科+学有所依。学校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是干部教育培训的生命线,中国人民大学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深入学校极富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优势,重点在经管、政治法学、新闻社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等领域设计培训主题,并持续增加跨学科跨专业综合专题班的比重,多元化的培训项目和灵活开放的课程设置为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2.综合培养+学有所用。中国人民大学为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了综合管理类、领导技能类、管理素养类和理论前沿类等四大类课程,通过案例教学、演练教学、角色扮演、论坛讨论、沙盘推演、模拟教学、现场教学、跨校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实现“专题培训与专项培训互补,业务技能与素质提升互进,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互动”,使干部学员主动学、我要学,切实解决干部“思想上的疙瘩、工作上的难题、能力上的短板”。

3.专业团队+学有所长。中国人民大学为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配备了高水平的师资团队、专业化的课程研发团队和管理服务团队。高水平师资聚集是中国人民大学干部教育培训最重要的“软实力”,这些专家学者不仅拥有精湛的学术能力和理论功底,多数参与过国家和区域重大政策制定和重大问题解决,还有不少专家学者曾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授课,他们深谙干部教育培训的规律,能够满足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课程研发团队在对国家区域政策变化、经济社会发展重难点和干部教育培训需求进行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不断进行项目设计和课程开发的迭代更新,管理服务团队则在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的基础上负责组织实施、绩效评估和学员管理,力求做到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的“从严治教、从严治学”。

4.延伸服务+学有所成。中国人民大学充分利用学校独有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氛围,积极为干部教育培训提供延伸服务和附加值,使干部培训融入校园文化和学术文化中,为干部学员提供各种免费在线资源、专题讲座和专项活动,努力促成各种跨平台、跨学校、跨区域的培训活动,为干部学员所在组织提供咨询式、诊断式系统解决方案等,与干部学员共成长。

(四)管理服务结合,确保规范有序

加强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流程管理,要求各相关学院接到能需求和干部角色两条线交错在一起,采取经纬度交织的培开课通知后,指派专人作为专题研修工作联络员与组织部和

负责教学组织工作的培训学院联系,并于开课前一周内将所有授课教师名单、教师简介、授课讲义和相关参考资料送至具体实施单位培训学院,确保各个工作环节规范顺畅。加强跟班管理,各学院专题研修工作联络员兼任培训班的班主任助理,全都随学员一起听课。加强保密管理,严格执行保密管理规定,参加授课的教师和工作人员不得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不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以个人名义发表相关评论,严禁在非涉密计算机上存储、处理涉密信息,并严格做好学员信息和教学信息保密。加强学员管理,严抓严管,常抓常管,督促学员按时参训,严格执行学员请销假制度,保证参训率;要求每天上午和下午必须签到,有事需发请假函进行请假,缺勤超过半天的不予发放结业证书,考勤情况在课程结束一周内上传中网院;记录干部学习情况,及时反馈主办单位,通过严格管理,让专题研修既成为干部学习新知、研究问题的平台,也成为培育优良作风的阵地。

为了强化培训质量管理,学校特别制定了《中国人民大学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建设纲要》《中国人民大学干部教育培训教师管理办法》《中国人民大学干部教育培训学员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使培训工作的各个环节有序开展,确保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

自被选为干部培训高校基地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成绩突出,在过去5年里共承担中组部、教育部委托的干部培训67班次,其中,中组部40个班次、3091人,教育部27个班次、1749人,历年学员的课程总体满意度均在90%以上。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学校实施干部培训供给侧改革的结果,也是学校依托自身优势精心选择师资、精心设计课程、精心专注服务、精心培育平台的结果,“人大培训”尤其是干部教育培训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的高度肯定与认可,品牌效应日益显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中共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EB/OL].[2015-10-14].

[3]杜晓成.以市场运作推进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办学模式创新———以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武汉大学基地办学为例[J].继续教育,2014(2).

[4]邓志宏.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的建设经验与模式探索———以全国干部教育培训中山大学基地为例[J].继续教育,2016(3).

[5]吴文明.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6).

[6]邱海锋.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2).

[7]蔡志强.新时期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1(1).

[8]杨迪雅.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思考与实践[J].高教发展研究,2016(6).

[9]鲁春艳.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运行模式变革与创新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5).